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美图珍藏 > 正文

    画面太美!虎门二桥主桥全线合龙!明年上半年通车!

    信息发布者:zhanghui
    2018-05-25 19:08:59    回复:0    点赞:0

    重磅消息!

    刚刚,历史性一刻到来!

    虎门二桥坭洲水道桥成功合龙!

    ……

    珠江两侧,两座主塔巍峨矗立,刚劲有力

    狮子洋上,两道主缆悬吊箱梁,轻盈灵动


    合龙前的最后一颗螺丝钉稳稳扭紧


    525日,广东省交通集团发布消息,虎门二桥项目取得重大进展,被誉为“世界第一跨度钢箱梁悬索桥”跨径达1688米的坭洲水道桥刚刚顺利合龙,实现两座主桥全线合龙


    成功合龙仪式

       今年稍早,主跨1200米的虎门二桥大沙水道桥主桥率先合龙。目前坭洲水道桥再传捷报,标志着虎门二桥两座超千米级主桥均已顺利贯通。

    项目向2019年5月1日前通车目标又迈出坚实一步

    3小时贯通珠江两岸

    作为广东省重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和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群的重要过江通道,虎门二桥项目建设已纳入“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项目由广东省交通集团下属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承建,其中“世界第一跨度钢箱梁悬索桥”坭洲水道桥由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施工。

    坭洲水道桥合龙梁段靠近东莞侧主塔,当天11时许,搭载着最后一片钢箱梁的船舶,在江面上通过GPS精准定位后准备就绪。500T级全新缆载吊机吊具如往常般稳步下放,与钢箱梁临时吊点连接。

    据广东长大虎门二桥S4标总工程师王晓佳介绍,最后一片钢箱梁Z131长12.8米,宽49.7,面积约与8块羽毛球比赛场地相当,重量达303.5吨,相当于一架波音747飞机。经过事前精密计算,最后一片钢箱梁在吊装提升前,吊装位置与其他已吊装梁段前、后侧均需预留10厘米左右的空隙,仅能放下一只拳头。待钢箱梁平稳提升60米到指定位置后,安装永久吊索并与已吊梁段临时连接,再将已预偏的主塔端部梁段T2退回复位后,标志合龙正式完成,整个过程用时3个小时。



    70天吊完176片钢箱梁

    虎门二桥坭洲水道桥为双塔双跨悬索桥,主跨跨径达到1688米,边跨钢箱梁长548米,钢箱梁共有11类、176个吊装梁段,约4万7千吨

    坭洲水道桥所在水域为出入广州港的珠江主航道,水上船只类型众多、往来频繁,常有10万吨级大船通过,吊梁通航组织压力大;箱梁吊装受大风、暴雨、潮汐、水流、水深、运梁、定位等多因素综合影响,吊梁施工组织难度大。面对诸多不利因素,虎门二桥建设者们发挥了铁军精神,精心编制施工方案,严格监管现场操作。

    3月15日,坭洲水道桥首片67号钢箱梁顺利吊装。王晓佳介绍,“吊梁期间,我们每天6点前就起床了,天刚亮就乘坐施工电梯爬猫道进行吊梁作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钢箱梁的吊装数量每天稳步保持在3片左右,最高纪录单日吊装6片。

    虎门二桥项目副总工程师鲜荣介绍,为确保顺利吊装,前后准备花了半年,邀请国内知名桥梁专家多次召开方案研讨会,全程跟踪全新500吨级跨缆吊机的设计、检验与吊装维护,组织现场施工人员反复模拟吊装过程,并多次与海事部门进行协商规划,确保吊装过程中航道安全,“为确保最后这片梁顺利合龙,我们准备了半个月。”

     2018年5月23日,虎门二桥坭洲水道钢箱梁合龙


    虎门二桥2019年上半年建成通车

    目前,虎门二桥项目进展顺利。桥梁基础、下部结构施工已基本完成,上构施工全面开展施工。大沙水道桥主缆索股架设、钢箱梁吊装、钢箱梁焊接、主缆缠丝均已顺利完成,正在进行主缆防腐涂装、除湿系统安装,即将转入猫道拆除这道高风险工序。坭洲水道桥已完成主缆索股架设、索夹及吊索安装,后续将跨台风期开展钢箱梁焊接以及主缆防护等作业,两道工序预计在今年9月完成。项目将于2019年上半年建成通车。

    近年来,珠江口过江通道虎门大桥承受的交通压力日渐增大。2018年五一期间,虎门大桥日均车流量接近16万车次,换算成标准车流量日均超18万车次,远超设计流量的8万标准车次。超饱和的车辆也给行经虎门大桥的车主带来了不便。虎门二桥的设计流量比虎门大桥高出2万,日均标准车流量将达到10万车次,可以预见,虎门二桥建成后,目前珠江东西两岸的车流将多一条过江通道,虎门大桥繁忙的交通状况将有明显改善。

    待虎门二桥建成通车后,从广州到东莞的路程可缩短10公里,比现在缩短约半小时车程,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对于促进区域间人流、物流等经济发展要素的快速流动,对于珠三角实现高质量发展、完善交通体系意义深远。虎门二桥建成后将成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对广东省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虎门二桥的壮美画面!

    @关艳姬 摄于2018年5月13日

    @关艳姬 摄于2018年5月16日

    @刘红宇 摄于2018年5月6日

    @天空  摄于2018年5月6日

    @关艳姬 摄于2017年8月29日

    @曾雪松 摄于2018年5月19日

    @郑琳东 摄于2018年5月22日

    @江生 摄于2018年5月6日

    @江生 摄于2018年5月6日

    @鳟鱼 摄2018年5月15日

    @涂涛 摄于2018年5月3日


    @胡克嘉 摄于2018年5月5日

    @覃松泉 摄于2018年5月15日

    @覃松泉 摄于2018年5月15日

    @郑琳东 摄于2018年5月22日

    @张似平 摄于2018年5月20日

    @张似平 摄于2018年5月20日

    @涂涛 摄于2018年4月30日



    聚焦建设者




    @张似平 摄于2018年5月20日

    @郑琳东 摄于2018年5月22日

    @郑琳东 摄于2018年5月22日

    @郑琳东 摄于2018年5月23日

    @张似平 摄于2018年5月20日

    @张似平 摄于2018年5月20日

    @张似平 摄于2018年5月20日

    @刘红宇 摄于2018年5月6日

    @涂涛 摄于2018年5月3日



    大事记



    2016年建设中的虎门二桥 @黄东强 摄

    2016年5月7日,虎门二桥施工现场  @郑家雄 摄

    2017年6月16日,虎门二桥控制性工程坭洲水道桥进入上部构造主体工程施工 @ 杨泽彬 

    2018年3月7日,虎门二桥施工现场   @郑家雄 摄


    2018年3月15日,虎门二桥坭洲水道桥首节钢箱梁成功吊装  @程永强 摄





    虎门二桥背后的“中国智造”


           虎门二桥项目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新的重要过江通道,项目批复概算111.8亿元,工程主线均采用桥梁方式,设置跨江特大桥两座。计划2019年上半年建成通车,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跨径最大的钢箱梁悬索桥。


    虎门二桥主缆

    打破日本技术垄断


           2017年9月26日,世界第一跨径钢箱梁悬索桥——坭洲水道桥主缆的第一根索股在卷扬机钢丝绳的牵引下,从西锚碇经西主塔、东主塔到达东岸锚碇,历时近 3小时后安装就位。这标志着悬索桥的“生命线”——主缆的架设工程正式开始。

           主缆,被称为悬索桥的生命线。随着悬索桥跨度的不断增大,主缆钢丝用量和施工难度大大增加。此前,国产钢丝强度最高仅为1770兆帕,其发展停滞近十年时间。此次建设世界最长跨度的钢箱梁悬索桥,对钢丝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建设者将眼光盯在了抗扭转能力和抗拉强度更好的1960兆帕的钢丝制造与应用上。

            2014年,在国内无先例可循的状况下,由虎门二桥建设者主导,国内数个厂家响应参与,通过近三年的探索与攻关,最新研发的钢丝强度从1770兆帕跳过了1860兆帕,直接上升至1960兆帕,提升了两个等级,打破了日本等国对1960兆帕钢丝生产技术的垄断。

           虎门二桥技术专家委员会周海涛主任告诉本报记者,虎门二桥项目全面启动国产盘条、主缆钢丝研究开发制造并首次大规模实桥成功应用,突破1960MPa钢丝和索股制造核心技术,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提高了中国桥梁竞争力。


    新型锚固系统

    满足100年寿命


          在大沙水道桥东主塔的施工平台上,记者看到离桥塔二百多米的重力式锚碇与桥塔交相呼应。这个直径达82米的巨型锚碇将承拉着主缆,而这庞然大物的里面隐藏着虎门二桥建设者的另一个突破——多股成品索预应力锚固系统。

           原来,虎门二桥全桥锚固系统钢绞线根数达29000根,如果单根更换时间为1小时,即便每天更换时间按12小时计算,全部更换完毕需要时间为6.7年,如何寻找成本更低,寿命更长的锚固系统?

        “为提高锚固可靠性和耐久性,降低施工工艺要求和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研究一种新型的锚固系统显得非常必要。”虎门二桥负责人崖岗表示。

           经过比较,建设者选定和改善开发了多股成品索预应力锚固系统,其耐久性主要是利用成品索索体本身的防腐性,索体有环氧喷涂护层、单根PE护套、油脂、聚酯带、PE内护套、PE外护套多层防腐,基本上能够满足100年的寿命要求


    国产BIM管理平台

    实现“管养一体化”


           BIM全称“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因其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的特点得到业界的认同和肯定,将BIM技术应用于桥梁工程中,解决桥梁在设计和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桥梁养护阶段检测、维修数据的连续性及可追踪、监测,为桥梁全生命周期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无规范、无标准、无借鉴的情况下,虎门二桥建设者通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实践,不仅完成了全线工程的BIM建模,并结合“互联网+”,率先开发了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特大桥梁第一代BIM建养一体化信息平台”,具备管理可视化、信息同步化、数据可追溯等多项特色。

          近日举行的“特大型桥梁工程BIM+应用技术研究”项目成果评价会认为,项目组以虎门二桥工程为依托,通过特大型桥梁工程BIM+技术系统研究取得了“4个首次”: 首次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大型桥梁工程BIM+项目管理平台;首次编制了特大型桥梁工程系列BIM技术应用标准及指南;首次自主研发形成了基于BIM钢箱梁工厂制造一体化成套技术;首次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于BIM短线匹配法预制构件厂管理平台和移动管理系统。



    消息来源/全媒体记者 伍江 郑俊彦/文 “500PX—东莞映象部落”和“影像莞”影友/图

    本期编辑/张华桥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网友评论
    声明 本文由乡镇港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乡镇港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乡镇港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