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法制经济 > 正文

    南阳现象”很神奇,不仅出作家,还有一大群法学家

    信息发布者:zhanghui
    2018-12-29 12:04:08    回复:0    点赞:0

    南阳出作家,不是啥稀奇事了,因此有了“南阳现象”的说法。然而,你可能不知道,除了作家圈,法学界也有“南阳现象”。南阳籍的法学大咖们,如今雄踞中国法学界。


    “南阳现象”很神奇,不仅出作家,还有一大群法学家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更多图片


    凤九 | 文

    法学界出了“南阳现象”

    连西政的校长都是南阳人

    感觉很奇怪,只知道南阳盛产独山玉,出了个作家群,没想到还盛产法学家。

    近年来,在中国法学界,随便丢块砖,都能砸住一个南阳籍法学家。法学家们打招呼可能都流行这么打:哟呵,您是南阳哪儿的?

    这便是法学界赫赫有名的“南阳现象”。

    提起西南政法大学,相信法学宝宝们都不陌生,它可是中国政法界的“黄埔军校”,全国一半以上的法学大咖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

    其前身是西南人民革命大学,由刘伯承元帅任校长。自西政成立以来,一直是新中国法学人才的摇篮。


    “南阳现象”很神奇,不仅出作家,还有一大群法学家



    恢复高招后的30年里,西政走出了40多名省部级领导,尤其是78级毕业生,走出了诸如国家保密局局长夏勇、湖南省委书记省长周强、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朱孝清等省部级领导,可以说是西政最为辉煌的一届。

    如果没有一个牛逼的领导,西政大概也不会一直这么灿烂。

    然鹅,谁能想到,西政现任校长是南阳新野人,他叫付子堂,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法理学家。

    人家可以称得上是当代法学界的泰斗级人物。百度一下,就知道。


    “南阳现象”很神奇,不仅出作家,还有一大群法学家


    付子堂

    他的职务除了西政校长,还有重庆市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国家司法考试命题委员会委员等等。

    荣誉就捡最重要的说,有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首批“中国当代法学名家”等。

    论文著作研究成果一条条列下来得有好几屏,目前高校法学核心课程系列教材“法学三部曲”就是他主编的,多次重印再版。

    南阳籍法学泰斗灿若星辰

    当然,泰斗不只一个。

    最具代表性的是张文显,他可以说是南阳籍法学泰斗中的领军人,老家镇平县。

    他的头衔太多了,说几个最高大上的,比如中华司法研究会副会长、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等等。


    “南阳现象”很神奇,不仅出作家,还有一大群法学家


    张文显


    一看人家的履历,就想挖个地洞钻进去。硕果累累,是咱几辈子都搞不出来的。他主编的《法理学》基本是高校法学的通用课本,一版再版,那就像是小学初中的语文课本一样权威,估计读法学的小伙伴都看过。

    别人咋定义他呢?“中国当代著名法学家”没跑,他推动了中国法学研究范式的转换,是中国法学学科建设的领军人之一,2009年的时候,被《中国法律》评选为建国60周年对新中国法学和法治建设最有贡献的60位法律人之一。

    接下来,继续数泰斗。

    长江学者王轶,南阳镇平人,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有人说他是中国大陆民法第一人。


    “南阳现象”很神奇,不仅出作家,还有一大群法学家


    王轶

    中国社科院人权研究中心主任刘海年,南阳唐河人,他还是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

    刑事诉讼法领域的大咖樊崇义,南阳内乡人,现任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主任。


    “南阳现象”很神奇,不仅出作家,还有一大群法学家


    樊崇义

    曾经当过华东政法学院副院长的郝铁川祖籍南阳邓州,现任上海文史馆馆长。

    武汉大学法学院院长冯果是南阳镇平人;中国刑事警察学院院长郝宏奎是南阳南召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王新清是南阳新野人……

    太多了,很随意地统计一下,分布在全国政法界的南阳籍大咖都有三、四十人。

    而且,“南阳现象”迅速形成燎原之势,扩展为“河南法学家现象”。

    除了一枝独秀的南阳籍,法学界的河南籍大咖还有不少。

    已故的马克昌先生,河南西华人,他是新中国刑法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在刑法学界有“北高南马”的说法,“南马”指的就是马克昌。


    “南阳现象”很神奇,不仅出作家,还有一大群法学家


    马克昌


    现任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于志刚,洛阳人,他还是长江学者;西北政法大学副校长王瀚是河南长葛的;清华大学法学院前院长王晨光和王振民都是河南人。

    再往下说,依然是太多了,灿若星辰。

    纵观历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截止到第七届,70人里河南籍有8个,占了总数的11%。

    可以说,以南阳籍为代表的河南籍法学家不论是数量还是影响力,都是其他省份没法比的。

    神奇的“南阳现象”是咋来的?

    让咱来猜一下

    那么,为啥会出现“南阳现象”甚至“河南法学家现象”呢?

    关于这个问题,还没有权威的答案,大家都在猜测,就连法学家们也搞不清楚为啥,问来问去基本都是笑而不语,最多给句:你去南阳走一走,也许答案就在那里。

    所以,咱姑且也来猜一猜。

    首先,得感谢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西汉法学家张释之。他在南阳播下了根正苗红的法学种子。


    “南阳现象”很神奇,不仅出作家,还有一大群法学家



    他是南阳方城人,西汉廷尉,也就是国家处理司法事务的最高长官。汉文帝和汉景帝整出的“文景之治”,得给张释之记一大功。

    当时人称“张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他连太子都敢弹劾,依法办事的境界任谁都望尘莫及,汉文帝时候一年连升五级,当上廷尉。

    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他做传,称赞他“守法不阿意”,班固的《汉书》也对他做出高度评价。

    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法学家,在他老家方城修了座祠堂,称“汉廷尉祠”,元明清三朝都有修补,目前是县级文保单位,祠堂旁边还有一条释之路。


    “南阳现象”很神奇,不仅出作家,还有一大群法学家



    他死后,葬在城西北的胡岗村旁边,时常有人来瞻仰这位古代法学大咖。

    而且,放眼河南大地,法家传承得很完美。先秦法家有5个代表:商鞅、慎到、申不害、韩非、李斯,除了慎到不是河南的,其他4个都是河南人。法学的根儿有几千年的积淀,该有多深厚。

    再者,得感谢优秀的老传统。

    我们将“学而优则仕”的老传统发扬光大了,河南考生在全国各类大型考试中都是佼佼者,比如高考。

    在古代,河南人把读书当官看成人生大事,就像现在考大学找工作一样。

    法律跟政治不分家,古代能当官,现在也能。不论升学搞研究,还是就业从政,法学都是大家公认的香饽饽。


    “南阳现象”很神奇,不仅出作家,还有一大群法学家



    可是,话又说回来,河南没几所牛逼的大学,211才一个。想考名校,想读法学,想搞研究,想当官成专家,都得往外头奔,往高学历考。所以河南的法学宝宝们一路披荆斩棘,读书可以不要命。

    南阳自然也承袭了这种重视文教的传统,抗战的时候,郑州、开封等地的高校为了避战祸,集体迁到南阳待了一阵子,本来就很好学的南阳,再被河南这些高校扎堆儿熏陶熏陶,直接更上一层楼。

    你可以去扒拉扒拉,近几年,河南的高考文理状元,南阳贡献了多少个。

    2016年南阳包揽了河南省高考文理状元,2017年和2018年的省文科状元都是南阳的,也就是说,南阳连续三年蝉联省文科第一名。


    “南阳现象”很神奇,不仅出作家,还有一大群法学家



    所以说,法学家在南阳扎堆儿也就不奇怪了。

    而扎堆儿形成的“南阳现象”又产生了很强大的聚合作用。

    南阳就像一个圆心,辐射整个河南,从这里走出去的法学大咖们,都是很乐意为家乡贡献一份力量的,他们经常回来走动,营造出浓厚的法学氛围,带动一批批年轻学子前赴后继走进法学殿堂。

    当然,一种文化现象的成因绝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况且还是猜的,那么来个集思广益吧,小伙伴们要是有新想法,请在评论区留下您宝贵的指印。

    (图片来自网络)

    豫记版权作品,转载请微信80276821,或者微博私信“豫记”,投稿请发邮件至yujimedia@163.com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网友评论
    声明 本文由乡镇港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乡镇港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乡镇港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